美國「要不要」堅定地站在亞太地區?對即將在明年1月卸任的歐巴馬政府來說,8年來的「政治意念」是絕對的肯定。但美國「有沒有能力」一直站在涵括台灣的亞太地區?從檢視歐巴馬政府任內「軍力部署」的角度來看,始終充滿各自解讀的不確定變數。

因此明年美國新政府願不願意備足資源,繼續加碼執行重返亞太的戰略,關乎美國捉襟見肘的競爭角色,影響到亞太各國與美國的競合關係。一向對美國外交國防政策具影響力的美國「外交關係協會」,就在最新一期的《外交事務》雙月刊專訪海軍出身的前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丹普西,邀集陸軍出身的前美國中央情報局長裴卓斯,及眾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索倫貝利分別撰文,就軍方的立場把脈診斷,提出未來判斷新政府是否真有決心續航的依據。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一項對比嚴重的數字,來自歐巴馬政府的言行落差。歐巴馬任命的兩位前國防部長皮納塔及海格,分別在2012年及2013年宣告本世紀的第2個10年之前,60%的海軍與空軍將部署在亞太地區。然而實際上,目前大部分的海軍駐地還是以美國境內及波灣為主,空軍基地的西移變化也不明顯。一方面顯示美國尚未完全與亞太各國建立防禦共識,另方面是俄國再崛起,隻手伸入歐洲製造美國與北約的利益分歧,逼得原欲交卸防衛任務的美國,回防俄國由歐洲延伸到中東的牽制,拖住美國重返亞太的軍事資源。

短期內,美國要處理軍事重返亞太,面臨兩個內部挑戰。目前美國每年6000億美元國防預算,只有100~150億用在亞太地區。按美國國防預算刪減到只占GDP的3%來看,可調濾水器 光頭水配的空間日益減縮。

美國自豪與全球主要60餘個國家建立的政治經濟軍事聯盟,占有全球2/3的經濟與軍事實力。但《外交事務》提醒華府當政者,過去面對的俄國與今日面對的中國大陸,屬兩種截然不同性質的「權力操作」。俄國傾向於在領土外圍拉攏培植經濟與國防安全的「衛星依附國」。中國大陸則是無所不在的以貿易經濟互惠的實力,結合成「利益夥伴關係」,進而一面從現存的國際組織爭取發言決策權,另再自創新興區域經貿安全組織,從根本去動搖、擴大美國重返亞太的涵蓋範圍與任務性質。

3位軍事專家都肯定歐巴馬重返亞太的政治承諾,但眼看著客觀條件銹蝕斑斑,因此建議下任華府新政府,首要提振經濟景氣,恢復過往5%的軍事預算。運用軍事預算援助裝備亞太各國的軍事防衛能力,協商開拓必要而可展開行動的共同空港平台。運用外交經貿預算,加速各國經貿互補合作,由各國自行承擔安全防衛與費用,降低美軍大規模直接界入引發的美國內政問題。過去的美國,說得夠多,未來就看行動能否劍及履及了。(作者為資深媒體人)

(中國時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consst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